直播吧

图片

条子泥:生态观鸟地标“热出圈”

发布日期:2025-04-28 10:40 来源:盐阜大众报 字体:[ ]

春风拂面,候鸟纷飞。今年春迁高峰期,条子泥湿地观测到超过数十万只候鸟,涵盖蛎鹬、黑嘴鸥、白腰杓鹬等鸻鹬类“主力军”,以及勺嘴鹬、东方白鹳、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种。

鸟来了,观鸟的人也来了。“在观鸟信息平台上看到黑脸琵鹭现身条子泥的消息后,便迫不及待来到这里。”4月21日,来自徐州的张广志举起一臂长的长焦镜头,寻找黑脸琵鹭的踪迹,“这种鸟十分珍稀,希望能成功观测并记录到它们的身影。”

远处的数十只鸟在水中或滩涂上觅食、休憩,惬意十足。“哇,好多鸟啊!”在720亩高潮位栖息地的观鸟平台,一群游客通过高倍望远镜观鸟。章成花是东台人,这次特地带常州的亲友到条子泥观鸟。

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关键节点,条子泥湿地总面积约129万亩,以其丰富的底栖生物资源和修复后的健康生态系统,成为鸟类迁徙的“国际机场”,也被誉为“候鸟天堂”。截至2024年,条子泥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已增加至414种。极危物种勺嘴鹬全球种群仅600只左右,在条子泥区域最多时可以观测到200多只。

来自全国各地的观鸟游客和摄影爱好者,一波接一波慕名前来。“原来只有零星的观鸟爱好者,现在不仅来看鸟的人多了,以湿地观鸟、亲近自然为主线的生态研学游、亲子游也持续升温。”条子泥湿地“鸟导”丁剑明曾是一名社区工作者,如今成功“转型”,将爱好变成工作。

“我会带着游客拍摄各种鸟类,告诉他们在哪个点位看什么鸟,哪些区域禁止涉足、航拍。”说着,丁剑明从车里拿出一本笔记本,“每年什么时候会来什么鸟,在哪个点位观测到多少,我都会记下来。从数量的增长,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态越来越好了。”

近年来,条子泥湿地实施海岸线生态修复27.6公里,建设生态廊道20公里,退渔还湿1.7万亩,累计修复湿地超6万亩。为解决迁飞区候鸟栖息地不足问题,当地大胆创新,人工打造出国内第一块固定的高潮位候鸟栖息地,让数十万迁飞候鸟在黄海涨潮时有了安身、觅食、栖息之地,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“中国样本”。

春天抢拍“自带干饭工具”的勺嘴鹬,夏天是黑嘴鸥繁殖的季节,秋天遍地盐蒿草红了,冬天纷纷来拍火烈鸟……“候鸟天堂”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。

“鸟种数量在不断增加,鸟类的数量从原来几十万只到现在的数百万只,这些都是我们湿地的保护成效,游客中观鸟爱好者比例也逐年上升。”条子泥湿地运营主管金娟说,湿地四季景色各异,条子泥景区以观鸟游为中心,结合不同季节策划摄影、体育、研学等生态旅游产品,形成观鸟赛、摄影培训营、生态露营等品牌,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打印 关闭